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河北省“绿色崛起”战略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河北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在全面完成《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深化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基础上,结合邯郸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新要求,依据《ylzz线路检测章程》,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6年—2020年。
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基础
——党建工作水平显著提升。在思想引领方面。按照中央和省市委要求,院党委高度重视“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结合“学后池整作风”,整顿学院作风,促进了教风、学风的根本转变。在基层党建方面。院党委高度重视组织建设,高标准完成党委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院党委和纪委。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完善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按照省纪委“四不直接”的要求,重新调整了领导的分工,三会一课”制度成为新常态;认真落实教育部“红七条”,高度重视师德教育,把师德作为一票否决条件。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院党委研究制定了《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量化考核指标,确保准确、公正、客观地评价干部,本着任人唯贤、知人善任、公平公正的原则,对部分中层干部进行了调整,激发了中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反腐倡廉方面。认真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注重“一岗双责”,坚决落实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学院党委专门出台了“一岗双责”的领导干部反腐倡廉的责任制,强化了职责及责任追究建设项目、大宗物资采购招投标等工作未发生一起违反廉政规定的案件。
——办学条件明显增强。ylzz线路检测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占地830亩,建筑面积31万余平方米,共开设专业61个,各类在校生8000余人。财政支持力度逐年增大,资产总额持续增加,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7亿元,实验实训场所4.7万平方米,纸质图书75.27万册,电子图书9231GB。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引进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新型设施和服务,校园基础建设日臻完善。学院建有国家级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和央财支持建设的机电一体化和装潢艺术设计实训基地,是国家软件人才、国家电子信息紧缺人才和国家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2016年学院荣获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卓越奖银奖。
——专业和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学院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品优化升级和人才需求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服务地方经济。目前招生专业中,有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研究制定了《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与承接京津产业和技术转移相衔接,紧紧围绕邯郸市“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六大主导产业,新调整了三个系、九个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现有国家精品课2门,已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精品课11门。研究制定了《优质专业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已有15门优质课通过验收。
——校企合作取得突破。促成邯郸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邯郸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牵头组建了邯郸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新建万合、林安物流、美食林、美凯龙等实训基地;与河北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协议,筹建了银隆新能源学院;参与组建了河北省标准件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大唐移动共建了投资200余万元TD-LTE重点实验室;目前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93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实践基地67个,覆盖了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等六大主导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新突破,与新兴能源装备公司、长城汽车集团等500强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每年培养输送学生700余人;与阳光集团、美食林集团、中道集团、万合集团等知名企业联办冠名班;与东软集团大连睿创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建设、创业教育在线学习平台建设。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等六所院校建立了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派出教师35人,学生4批45人,合作开展办学项目。近年来,师生共获得国家、省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200余项。
——师资队伍水平整体提升。现有专任教师392名,其中教授56名、副教授143名;中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和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者占67%;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三三三人才二、三层次17人,享受省、市政府津贴20余人。近年来,以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为中心,全面启动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先后出台了《专职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办法》、《教师下企业锻炼管理办法》等,投入培训资金200余万元,师资培训150人次。
——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岗位行业分布广泛,中小微企业居首位占52.89%,大型民营企业占15.41%,国有企业占7.05%。毕业生的月收入主要集中在3000-5000元。毕业生总体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6%,其中建筑类、机电类、管理类、艺术类、食品类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毕业生工作地主要集中在直辖市、地级市和省会城市,县级城市和乡村比例较小。2014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7%,年终就业率为90.5%;2015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8%,年终就业率为92.8%。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呈逐年上升趋势。
——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ylzz线路检测技术转移中心被认定为全省高职高专唯一一所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成立了邯郸市创新区域发展研究院、邯郸市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邯郸市紧固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家市级科研中心和高教科研所。2015年,依托省级技术转移中心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成技术交易项目35项,技术交易额达600余万元,组织技术推广和交易活动15次。为我市七个县区编制了“十三五”规划,还完成了全市“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和扶贫规划编制工作。近年来,学校教师发明专利共计60多项,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200余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近亿元,获取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费500余万元。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年均为社会开展就业培训、技术培训近万人次,职业技能鉴定3000多人次。
——依法治校取得阶段性进展。按照省教育厅要求,严格依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核准与实施工作的通知》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章程建设的意见》,完善修改了《ylzz线路检测章程》,坚持推进教授治学、依法治校,已通过教育厅核准,成为我院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和依据。三年来,共修改制订各类制度80余项,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院党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管理的若干暂行规定》,对学院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规范,对权力的行使作出明确约束;修改了党委“三重一大”议事制度,规范了招投标行为。
第二章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改革与创新意识、办学思路、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将面临巨大挑战:一是竞争日趋激烈。高职院校之间在生源、师资引进、品牌建设等领域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国家优质院校建设面临严峻形势;二是学院内涵建设还需要不断夯实。品牌特色专业数量偏少,强势专业特色不明显,与地方产业衔接不够紧密;课程改革力度深度亟待加强;有影响的名师以及专业发展领军人物匮乏,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不足;三是校企合作一头热现象依然突出。从宏观政策上看,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办学活力不足;从学院层面看,校企合作的内容、形式和途径有待创新;教师社会服务能力还不够强,影响社会服务内容、数量和水平;四是办学资金制约瓶颈依然存在。内涵建设和后续发展受资金制约的矛盾依然存在。
(二)面临的机遇
——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国务院、教育部等部委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着力打造中国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编办联合出台了《关于转变职能优化服务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在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我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中国制造2025和“双创”三大战略,河北省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绿色崛起战略,我市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优化升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缺口进一步增大,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创建国家优质院校,加强“政校行企”协同,依托产学研载体,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强化特色、树立品牌,为学院内涵发展注入新活力。
——财政部、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明确规定,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应当不低于12000元。这将有效缓解学院资金短缺压力,提升办学条件,为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经费提供了政策保障。
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遵循“健康、快乐、务实、好学”的办学理念,紧密对接京津冀和邯郸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厚德强技、知行合一、具备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引领改革方向。创新是引领改革和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学院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管理制度、服务思路等的创新和改革,打破思想和管理壁垒,整合各类创新要素,激发学院的创新活力。
——坚持协调发展,推进多元共融。协调是推动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不断促进发展规模与社会需求、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协调。针对生源变化因材施教,推动技能训练与素质培养同步进行,实现做人与做事、成人与成材、教学与育人等方面的有机统一。
——坚持绿色发展,优化教育环境。绿色是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要加强学风、教风、作风的建设,推进依法治教、依法行政、依法治校。要加大校园绿化、美化和节能减排工作,推进生态校园建设。要丰富文体生活,厚植校园文化底蕴,培育文化育人氛围。
——坚持开放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开放是汇聚发展优势的重要途径。要面向企业和社会办学,坚持内外联动,整合政校行企各方资源,构建与产业梯度发展相适应的开放型、立交式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引入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提升职业教育的开放水平。
——坚持共享发展,建设幸福校园。共享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要坚持发展为了师生、发展依靠师生、发展成果由师生共享的思想,树立“校荣我荣、校耻我耻”的理念,完善管理机制,提倡机会公平,保障师生权益,凝聚民心民力,使广大师生在共建中贡献智慧和干劲,在共享中体会幸福和美好。
(三)总体目标
继续保持高职教育全国第一方阵,成为综合实力领先的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教师队伍、办学条件、管理机制、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20年,学院在校生规模保持在9000—10000人,占地面积900亩左右,生均面积60余平米;生均拨款达到不低于12000元;校舍面积33万平米,生均面积不低于33平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21万平米,生均不低于21平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4亿元,生均不低于1.4万元;图书总量82万册,生均不低于82册;专任教师总数560人,正教授60人,副高职称163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比39.8%,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占比78%;生师比达到17.8:1,教学评估结论达到良好以上。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立足邯郸、面向河北、融入京津、辐射中原,“区域领先、国内一流”特色明显的四年制高等职业院校。
——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品优化升级和人才需求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结构。在专业设置与改革中,以专业为载体的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和覆盖面不断扩大,重点支持一批,谋划新建一批,调整压缩一批,力争高新技术及应用型专业占80%以上。
——师资整体水平明显增强。全面启动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加大从企业聘任能工巧匠和校内“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累计不少于6个月,建设1-2个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力争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拓展与知名企业合作的深广度,开办以联合招生为基础的现代学徒制试点2-3个,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类教学体系、在线学习平台建设,联合共建实验实训基地3-5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和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1个。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毕业生技术技能水平、就业率、就业质量大幅提升,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与行业企业共同推进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机制初步形成,服务邯郸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年均为社会开展就业培训、技术培训1.2万人次,职业技能鉴定3500人次。师生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0%,每年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20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000万元,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
第四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加强党的建设
——充分发挥党委核心作用。院党委对学院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强化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深化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学院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确保每个师生党员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完成定岗定编,完善中层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方法。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和工会、共青团的作用,推进民主治校进程。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党委理论中心组和各党支部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化“三会一课”制度,重点开展政治学习、法治教育,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信念,培养党员干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创新创业意识,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制定符合学院高职特色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意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师风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认真落实院党委《运用监督执纪第一形态对党员干部开展提醒谈话和约谈的实施办法》,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落实党员干部“一岗双责”。严格落实《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和《内部审计暂行办法》,规范招投标管理和内部审计行为。
第二节 创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深入落实《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5-2018年)》,通过实施31项任务和11个项目,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幅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实质性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培养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专业教师和毕业生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提升学校对邯郸产业发展的贡献度。到2018年,确保建成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任务:1、与国(境)外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继续开展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拟开展联合开发课程,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合作开展办学项目;2、完成市人社局外国专家局聘请外国专家(文教类)许可资质审核工作,继续开展外聘专家工作;3、根据《教师下企业锻炼管理办法》,投入培训资金200余万元,完成师资培训150人次;4、每年投入50万元继续开展骨干教师培训,争取承担国培、省培任务;5、根据《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每年投入30万元聘用兼职教师。设立专项资金,每年投入50万元,继续加大从企业聘任能工巧匠的力度,支持兼职教师申报教研项目。6、投入专项资金600万元,完善教务管理、校园监控、校园网络、标准化考场、WIFI等网络系统。继续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
项目:1、紧密结合邯郸市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等六大主导产业,投入专项资金2000万元,重点建设机电一体化、物流管理、建筑工程技术、装潢艺术设计、食品检测与加工、数控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骨干专业。2、投入500万元,与晨光集团、家丰、郸豪、美食林等知名食品企业共建食品加工检测实训基地,与市机床厂共建数控实训基地,与万合集团共建物流实训基地。3、投入300万元,与我市行业龙头企业共建食品加工与检测、机电一体化、建筑工程技术“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4、建设建筑地基与基础和版式设计2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争取市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重点建设实验实训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等平台,继续推进多元投入主体混合所有制的邯郸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建设。
——增强院校办学活力。
任务:1、继续与西安交大合作举办远程教育学历班,开展ERP培训、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社会培训项目,探索承接行业企业委托的班组长、农民工、复转军人、女职工等特定群体的专项培训,争创全国职工继续教育品牌职业院校。2、研究制定《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实施方案》,由院工会牵头,联合老干处、运动与健康系、艺术系、文法系、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开展特色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活动。探索建立学院与社区教育机构联席会议制度。
项目:1、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充分利用我院汽车学院的机构编制,拟与河北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联合共建银隆新能源学院。
——加强技术技能积累。
任务:1、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品优化升级和人才需求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结构。瞄准京津产业和技术转移方向,紧紧围绕邯郸市“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六大主导产业,在专业设置与改革中,重点支持一批,谋划新建一批,调整压缩一批,力争高新技术及应用型专业占80%以上。通过制度持续创新,探索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设置与改革、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的机制。每年投入300万元,重点支持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食品加工、食品检测、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建设。2、围绕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相关专业,力争在人才培养模式、团队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实验实训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3、依托我院大唐TD-LTE重点实验室和邯郸现代职教集团数控实训中心,重点开展师资培训和科技研发,联合培养3G、4G信息技术和数控技术技能人才。4、围绕邯郸建设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瞄准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业、商务会展业、健康养老业四大标志性服务业,科技、金融和信息服务三大引领型服务业和文化旅游、创意设计业两大特色型服务业,依托我院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展策划、市场营销、保健与康复、旅游管理、金融保险、艺术设计等专业,培养现代服务业亟需人才。5、与东软集团大连睿创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共同开发教学体系、在线学习平台和大学生创业中心建设等。在西校区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6、研究制定《弹性学制实施办法》,放宽学生修业年限,探索将学生创新成果折算为学分,学生教学实践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等认定标准和办法。7、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参加我院主办和协办的京津冀互联网+青年创业大赛、邯郸市职业技能大赛。
项目:1、与河北知名企业阳光集团、美食林集团联合招生,开办“阳光高管班”、“美食林店长班”,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农村支部书记班”,与市科技局联合举办“知识产权班”,政校企合作共建“邯郸知识产权学院”。2、依托学院技术转移中心(省级)、市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大唐TD-LTE重点实验室,政企校联合共建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依托市紧固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广府工业园、汉光重工、河北工大联合共建河北紧固件产业技术研究院。3、由艺术系牵头,与技艺大师合作,探索建立磁州窑技能大师工作室。4、与东软集团大连睿创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发一批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
——完善质量保障机制。
任务:1、修订完善《ylzz线路检测章程》,通过省教育厅审核。2、按照《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开展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3、按期撰写提交《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提高年度质量报告的量化程度、可比性和可读性。4、认真填报人才培养工作数据,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为基础,开展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5、参照国家“双师型”教师标准,制定我院《“双师型”教师培养认定办法》。6、研究制定《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人事管理办法》。7、深入开展课程改革、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实验实训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任务:1、由学工部牵头,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2、由学工部牵头,健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按师生比1:200 配备辅导员,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3、由学工部牵头,明确具体责任,制定有效措施,抓细抓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测评体系(试行)》。4、由安全工作处牵头,加强制度建设、安全教育和校园硬件建设,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5、由运动与健康系牵头,落实《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6、由教务处牵头研究制定《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实施方案》,由宣传部牵头,研究制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由团委牵头,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支持与管理。7、由教务处牵头,探索建立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的长效机制。
第三节 强化学生管理工作
健全学生工作机制。认真研究学生工作重点、难点,不断完善与学校发展形势和科学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学生工作制度,大力推进管理创新,逐步建立院、系、班学生工作督导和考评制度,健全“三级联动、重心下移”的联系服务学生工作机制。
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政一把手责任制”,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学生自我管理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格局。通过专题教育、日常教育、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主题鲜明的思想教育活动,利用新媒体畅通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教室和宿舍作为主要思想阵地,重点在美化环境、订立公约、行为养成、塑造精神、共同学习等方面下功夫,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增进感情、养成文明习惯、提升综合素质。
加强学工队伍建设。总体上按1: 200配备比例配齐配强一线专职辅导员。探索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鼓励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德才兼备的教师兼任辅导员。健全辅导员考核和评价激励机制,并把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不断激发队伍活力,提升育人效果。加强对学工人员的培养,通过学习培训、职业资格考试和工作考核等途径,着力提高其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力争具有职业指导师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人员比例达到40%。鼓励并支持学工人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力争在省级科研项目和学生工作精品项目方面有突破。
健全学生资助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加大资助资金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进一步细化国家奖助学金的申请条件、评定程序和原则方法,确保评定的科学合理,充分发挥其在奖优和人才培养中的示范性作用。建立勤工助学督查制度,加强岗前培训,评选“勤工助学示范岗”,促进勤工助学特色化发展。
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推进网络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咨询、学生心理素质拓展等工作,探索设立各系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和学生心理社团,优化心理咨询服务。加快建设团体活动室、心理测量室、情绪宣泄室和音乐放松室等心理功能室,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继续推进学风建设。严格日常管理,严肃考风考纪,重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发挥规章制度的保障作用,培育学生勤学习、善思考的良好习惯。深入开展学风建设季和创建优良学风班活动,通过开展各类学习竞赛、学习经验交流、学习辅导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习毅力,提升学习能力。加强“家、校、生”三方联动,助推学生健康成长。
多措并举做好招生工作。发挥邯郸现代职教集团作用,建立集团内部生源输送机制,确保稳定的生源数量。组建大学—中学校长联谊会,探索与优质生源中学合作共建高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组织开展校园开放周和优秀毕业生宣传活动,向优秀学生的家长及其高中母校发送学生获奖的喜讯,密切与各生源中学及家长的联系。探索多样化的招生模式,按照招生及招工,就读即就业的原则,复制和创新阳光班、支部书记班、广平班、知识产权班等招生模式,不断提高学院的生源质量。跟踪研究各类生源的成长特点,评估和改进分类招生办法和计划。到2020年,在校生规模达到10000名左右。
第四节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工程。完善校内人才梯队建设机制,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技能、实践技能和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力培养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团队。投入培训资金300万元,完成师资培训150人次;每年投入100万元,选派50名骨干教师参加培训,争取承担国培、省培任务;每年投入50万元,选派10名骨干教师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投入50万元,继续加大从企业聘任能工巧匠的力度,支持兼职教师申报教研项目。到2020年,培养校级骨干教师120名,培育专业带头人30名,培育院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力争申报1-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实施“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工程。一是实施“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提升计划”。严格落实学院关于教师下企业锻炼等相关制度,从制度上确保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发挥食品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和建筑工程技术三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作用,承担省级及以上教师培训项目。二是实施“兼职教师培育项目”。提高兼职教师的待遇,在政策和制度上给予兼职教师大力支持,吸引校外更多的兼职教师加入到我院的教学和实践中来;完善兼职教师的数据资源库,加强兼职教师的动态管理和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三是实施“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培育计划”。出台创新创业导师团队配套政策,鼓励教师亲自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构,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积极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实践成果。继续推进与东软集团大连睿创的合作,开发完善和推广一批创新创业课程。加强对创新创业师资的专项培训,组建一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专兼职结合、创新意识强、创业干劲足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到2020年,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5%;培育创新创业导师团队10个。
实施教师工作室建设工程。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激发教师创新创业创造热情,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建一批教师工作室。工作室由具有核心职业技能教师负责并带领一个教学团队,配备必需的教学实训设备,“教、学、做、研”一体化教室组成的教学基本单位。工作室建设以专业为基础,紧密与地方产业链相对接,在职业技能培养上注重精;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做中学、学中做”;在实践操作上体现技能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到2020年,创建院级教师工作室8-10个,争创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3个。
实施师资队伍国际化推进工程。研究制定《骨干教师出国培训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出国进修,加大访问学者和短期出国岗位培训等公派出国力度;积极探索项目引进、科技交流、合作办学等国际交流方式;加大遴选骨干教师中长期出国进修或短期出国培训的经费资助力度;拓宽与境外大学、科研机构、跨国公司等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路径,逐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一是力争引进3-5名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来院工作,每个重点专业引进1~2名在行业企业和生产第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具备精湛操作高层次技能型人才,以提升重点专业的特色建设。二是启动“双十匠师”引进计划,建设20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师、大匠的工作室、名师名家工作室、特色人才工作室,以培育项目的形式,以点带面提升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层次。三是探索建立校企互聘共管的人力资源协同新机制。探索建立学院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建立“双向互聘”、“共育共管”的人才机制,实现学院和企业人才与设备等资源共享双赢的良好局面。
第五节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创新校企合作理念。把校企合作作为内涵建设的生命线,切实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人才共育、合作共赢、成果共享的原则,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以国家优质院校建设为突破口,强化校企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职业培训、技术创新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培养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增强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推进二级学院建设。依托机电系,联合河北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具有混合所有制性质的银隆新能源学院;依托文法系,联合省知识产权局、市科技局,筹建邯郸知识产权学院;依托机电系,联合河北省标准件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标准件龙头企业,共建邯郸标准件学院;依托艺术系,联合磁州窑大师工作室和磁州窑龙头企业,共建邯郸磁州窑学院;依托食品生物工程系,联合邱县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共建邯郸食品加工技术学院;依托机电系,联合曲周童车产业园,共建邯郸童车技术学院。
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坚持工学结合,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职业对接岗位,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校内实训基地突出教学、研发和模拟仿真功能,打造数控技术和食品加工技术2个示范性实训基地,加快推进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运动康复、建筑新材料、广告设计、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物联网应用等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突出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实现课堂知识与岗位实操的无缝对接。每个专业建设5-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每个实习实训基地为我院提供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的工作岗位。每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发2个以上顶岗实习岗位(或工种)。到2020年,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达到8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达到300个。校企深度合作企业数量达到30家。
鼓励专业自主开展校企合作。推广“订单班”合作模式,建立校内外导师团队,采取从大一开始对口培养的教学模式,实施灵活的教学计划以配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安排,形成专业共建、课程共通、师资共享、实习实训就业互通的灵活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按照专业建在产业链的方向,鼓励专业深度开展校企合作,逐步实现“招生即招工,就读即就业”。每个专业与1家(或以上)企业建立订单培养合作关系,校企合作企业接受顶岗实习学生数占当年应届毕业生人数的比例须达45%以上,接受就业的学生数占当年应届毕业生人数的比例须达50%以上。
完善职教集团管理机制。完善职教集团(联盟)管理机制,完成职教集团备案手续,建立职教集团年度报告制度。发挥职教集团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以“多元参与、共同发展”为原则,在招生就业、校企合作、成果转化、合作办学等方面统筹协调、深度合作。发挥八个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将校企合作深入到专业发展规划、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习实训教学、能力评价、科研技术开发、招生就业和学生管理等领域。
第六节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推行院系两级管理改革。管理体制由直线职能制向院系两级管理转变、管理机制由过程管理向目标总控转变、薪酬激励由按劳分配向按价值、按贡献分配转变。逐步扩大系部在人财物方面的自主权,筹建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银隆新能源学院和知识产权学院。
推进学院收入分配改革。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完善《绩效项目化管理办法》,完成全员定岗定编,实现按绩分配、按效分配、按价值化分配,逐步探索符合学院特点的“基薪+绩效”薪酬分配制度。建立基于“课时工作量、企业顶岗锻炼、教科研成果、培训或项目利润、基础管理和现场治理”为核心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
完善考核监督管理体制。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加强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考评机制。建立健全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群众监督,完善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健全财务预决算制度,构建持之有效的预算管理考核评价机制。
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要求,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建立组织机构,搭建信息平台,聚焦专业设置、师资队伍、课程改革、校企合作、质量控制等要素,推行诊改绩效奖励办法,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确保诊改工作持续推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毕业生技术技能水平、就业率、就业质量大幅提升,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与行业企业共同推进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机制初步形成,服务邯郸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第七节 加强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
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学院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完善科研奖励办法和考评机制,加大科研投入,建立高效开放科研创新机制,支持科研人员在岗离岗创新创业,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机制。规范纵向科研经费管理,放开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下放科研经费使用权,探索实施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制度。
搭建政校行企产学研合作平台。着力推进ylzz线路检测技术转移中心、邯郸市紧固件、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邯郸市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建设。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专项财政投入与政策支持,推进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机制形成,充分发挥平台对区域科技创新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筹建邯郸市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推广中心、邯郸市食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邯郸市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启动学院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建设,到2020年,建成省级众创空间。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对接学院重点专业建设,启动教师工作室培育项目,遴选10名左右科研基础好、能力强、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和扶持。依托学院的技术研发与推广服务中心,有计划地组建7-10个技术研发与服务团队。鼓励科研骨干教师申报高级别、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争取实现国家级科研项目及省级科研成果奖励新突破。
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根据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打造食品加工技术、机电一体化、建筑工程技术、装潢艺术设计、物流管理、物联网应用、电子商务、运动与康复、广告设计、金融保险等强势品牌专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应用与研发、校企合作、社会培训、创新创业等方面与地方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开展对口服务,提高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形成“一系一品”的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格局。
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依托ylzz线路检测技术转移中心,统筹指导和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加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力度。鼓励支持师生积极申报专利,重点支持发明专利、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利用自有资金和引入社会资金共同设立科研成果孵化奖励基金,资助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成果转化,有效实现学院科研成果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到2020年,技术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30-50项,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师生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5%,专利申请量在全省高职院校中保持领先。
大力开展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继续加大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重点开展职业资格、职业技能、行业管理、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到2020年,每年为社会开展就业培训、技术培训1.2万人次,职业技能鉴定3500人次。
第八节 构建优秀校园文化
发挥校园文化引领作用。校园文化是学院发展的灵魂,是酝酿大学精神的重要渊源,也是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内在精神和外部形象的综合体现,是高校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文化传承,推进文化创新,凸显时代特征,融汇地方特色,突出高职院校特点,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构筑ylzz线路检测校园文化体系,切实增强校园文化软实力。
推动校园文化协调发展。加强校风、校训、校史等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培育“博爱包容敬业创新”的校风,深化“健康快乐务实好学”办学理念,进一步丰富校训“厚德强技”的内涵,筹建学院校史馆。继续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在全院营造“在岗在行在状态”、“尚德尚勤尚优秀”的良好氛围。完善整体规划,美化校园环境,为全院师生员工营造赏心悦目的学习生活环境,激发师生员工的爱校情怀。加大绿化美化校园力度,加强校园景观建设,打造“春柳听鸣、夏槐溢香、秋桐落叶、东台覆雪”校院四景。引入具有职业、行业与专业特色的象征性景观符号,为各系设计建造个性化的“系标”。到2020年,把校园建成宜学、宜居、宜游的生态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建设。注重营造格调高雅、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性、思想性、教育性、深刻性、时尚性、趣味性,体现社会主义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紧紧围绕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重点打造博爱包容、感恩孝亲、创新创业、精益求精、诚信友善、志愿奉献六大特色品牌文化。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大赛、习善扬善、敬老志愿服务队、文化艺术节、道德讲堂、律师大讲堂、师德标兵等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加强文化育人和活动育人实效,增强学院在省内外的影响力。抓住重大事件和历史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向上向善;进一步选树典型,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和先进人物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形成高尚思想境界、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九节 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认真落实学院章程,夯实大学治理基础。以创建国家优质院校为抓手,对学院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梳理、清查和完善,做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形成根本制度稳固、基本制度齐备、具体制度相配的规章制度体系,夯实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学的制度基础,构建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
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强化依法治校理念。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改变作风和管理方式,严格行政程序,明确职责范围,积极探索实施清单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和现代化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全院上下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
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推进党务校务公开。健全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机制,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工会、学代会等组织形式,按照规定的民主程序和公开形式,推进党务、校务公开,依法做好招生、财务、招标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工作,完善社会参与、社会监督、公开透明的学校治理模式,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法律法规意识。通过辅导员、学生专题学习班、报告讲座、党团组织生活、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干部队伍、师生员工学法知法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深刻领会依法治校的意义,促使大家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自觉懂法、护法、守法。
保障师生合法权益,共建幸福和谐校园。树立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理念,建立教师和学生申诉机制,对师生出现的问题、纠纷或者提出的意见、建议,要及时进行调处,依法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在处理师生的申诉或纠纷
时,适时建立听证机制,保障处理程序的公开、公正。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
成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全面负责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院长兼任。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规划编写组,在领导小组指挥下负责具体组织规划的编制工作,包括前期调研,提出思路和大纲,起草规划文本,联络咨询专家等工作。按照一把手负责制的要求,相关职能部门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抓住关键问题,抓好贯彻落实,不断探索创新,创造性地实施规划,不断提升规划执行力和实效性。
二、经费投入保障
按照量入为出原则,发挥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好事的优势,加大对专业群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实训平台、校企合作、数字化校园等重点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强招标、采购管理和审计监督,确保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加强学校财务管理,规范财经行为,严守财经纪律,防范财务风险,大力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和服务能力,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方式,提高财务工作的服务水平,逐步建立规范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
三、公共资源保障
完善实训室建设及使用标准,确保实训室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努力提高使用效益;加强图书馆文献体系建设,加大对数据库、期刊及多种文献的收藏和建设力度,完善图书馆的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网络基础,拓宽网络出口,加快带宽扩容和速度升级,增加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确保校园重点区域的全覆盖,打造以服务教学科研、方便师生的“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加强教育教学及师生生活等各类设施的建设,建立健全公共设施维护保养及建设机制,充分利用和盘活学校现有场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教师的工作生活提供更多的活动平台和更优的资源保障。
四、后勤服务保障
按照“政府履行职责,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行业规范管理,部门依法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建设思路,面向社会,吸引资质优、品牌佳、服务好的社会资源参与学校的后勤服务,逐步提高我校的后勤服务管理水平。注重后勤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建设,引入质量评价体系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强化实体管理和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加大校园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满足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多样化教学及生活服务的需求。
五、督导宣传保障
围绕学院“十三五”期间的总体发展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建立“十三五”规划的监督和动态评估机制,把规划落实情况作为各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利用多形式、多角度地宣讲学院“十三五”规划,增强师生员工对学校“十三五”发展的思路、目标、举措的认同感,在全院上下形成关心规划、自觉参与和监督规划实施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