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竞赛亲历感受(一)
作者:基础部 时间:2018-10-29 点击数:
数学建模竞赛亲历感受(一)
2018“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近日落下帷幕,我校六只参赛队伍,共斩获河北省一等奖两项,河北省二等奖三项。成绩与荣誉来之不易,最终的结果是对学校领导大力支持的致敬,对所有老师辛勤培育的感谢,对所有同学付出努力与汗水的褒奖。
2018年4月,有关数学建模大赛的选拔培训工作就已经在基础部数学组老师的组织下紧锣密鼓展开。数学建模竞赛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机水平、写作水平等等,一切联系到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全方面考察,这就要求参赛同学们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从常用软件Mathematica、Lingo、SPSS的运用,到面对难题的头脑风暴、解决问题的思维锻炼,其中有太多我们从未听说过的名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更多也许接触习得但从未整合、系统化运用的能力和知识点。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为同学授课,从必要的科学计算软件Mathematica、优化规划软件Lingo讲起,装备起计算工具武器,冲刺难题,在每一次实战中整合经验教训,提炼知识体系,使同学们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快速提升。很多次讲课老师来不及吃饭就赶到教室,每次培训课从六点半开始讲到十点都意犹未尽,为了多学一点,为了多教一点,是同学们跨过日落的专注,是老师披星戴月的归途。在今年六月份学校老师组织了“遇见数学”邯大校园数学建模技能大赛,对阶段性成果进行检验,并评出奖项以兹鼓励。暑假期间各组同学和指导老师结成对子,针对所选题型专门训练,并在八月末提前归校为全国比赛做最后的冲刺。所有老师同学为本次竞赛都做出了充分的准备。
竞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在今年赛题中出现前所未有的大数据,附件材料达到126M,源数据将近三百万条,由于数据量过大,第一步数据的导入和预处理就出现了困难,软件崩溃,计算时间遥遥无期,无法用常用软件直接解决问题。而我们要从这百万数据中剔除误差干扰,得到纯净数据,才能进行下一步对数据的分析,从而根据分析结果归纳总结、建立数学模型。在老师帮助指导下,我们在比赛期间查找资料,临时学习大数据处理的相关知识,最终利用Kettle软件和数据分块相结合,对附件进行了数据清洗。在建立模型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然而参变量引入过多会导致模型计算复杂、数据处理困难,尤其对于本次赛题来说数据处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参变量过少则导致模型结果不准确,而一个结果不准确的模型将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结合生活经济常识和实际计算方面的多种考量,我们最终确定了合理的参考变量,建立出指标模型。72小时的竞赛,分秒必争,等待电脑计算数据的时间分外煎熬,三天的时间每人睡眠一共不超过12小时,最后一天大家基本都没有睡觉,实在坚持不住才休息片刻。比赛的成绩得之不易,而无论成绩如何,这次竞赛经历已然弥足珍贵。
在培训和竞赛过程中,学校和老师从各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培训时同学们没有固定做题场地,老师专门申请为同学们开放基础部教研室,并得到了学校大力支持,让同学们在七月可以在空调房里做题。基础部老师一路帮助我们,维持卫生,每天墩地、点蚊香,准备草稿纸、笔和饮用水,甚至买来鸡蛋水果为同学们增强营养。许多老师家中孩子尚且年幼,却一直陪伴在同学身侧。很多次,晚上十点过后的教研室里还是老师和同学们学习讨论的身影。所有老师同学同心协力,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这背后是学校的支持、老师的付出、同学的努力。比赛结果也仅仅是参加建模大赛的很小一部分,这其中付出的辛劳和汗水,一起奋斗的同学情、师生谊,面对难题和未知知识永不放弃、积极探索的态度,我想这才是我们一路走来更加珍贵的意义。
一个建模人,背后是无比尊敬信赖的老师和志同道合、相互托付的伙伴;面前是永远困难,但仍会倾尽全力奋力解决的挑战;未来是不言放弃,永远追逐的星辰和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