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三)
作者:学生工作部 时间:2016-04-15 点击数:
525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三)
主 题:教育学生改掉不良嗜好
教育目的:
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讲吃讲穿、抽烟喝酒、旷课逃学、赌博、懒惰、迷恋网吧等不良嗜好,引导他们改变不良嗜好,建立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教育内容:
大学生思想可塑性强,分辨能力差,容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滋生讲吃讲穿、抽烟喝酒、旷课逃学、赌博、懒惰、迷恋影视剧等不良嗜好。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不管不问显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但着急动火,手忙脚乱,甚至把学生看成“坏家伙”,采用恐吓、压制等简单草率的强制干预办法则更是错误的。
正当的嗜好不但可以调剂因工作学习而疲惫的身心,使学生免除寂寞、无聊、单调、枯燥之感,还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而不良的嗜好则腐蚀思想,损害身体,容易使学生荒废学业、生活奢侈、思想颓废,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
学生出现不良嗜好时,教师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来教育学生呢?
1.抓时机。
教育学生的成效,往往不仅取决于花了多少时间,讲了多少道理,而且更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被他们接受。
2.动真情。
如果教师以理服人,用情感人,态度诚恳,语重心长,使学生完全明白和体验到老师是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而用心良苦,不是在卡自己,有意与自己过不去,这样就会产生情感交融的和谐气氛,使学生充分理解,迸发出心灵火花,增强克服不良嗜好的内动力。
3.勤鼓励。
当学生了有进步,哪怕仅是微小的一点,亦应充分肯定成绩,鼓励其继续努力。
4.常坚持。
学生年纪小,可塑性强,缺乏韧性,要改掉学生的不良嗜好,需有个长期、反复锻炼的过程。胶紧后松、一曝十寒、时冷时热是收不到成效的。
改变学生的不良嗜好,所采用的方法要使学生乐于接受,通常可使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⑴填补法。
在学生克服不良嗜好的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巧妙运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被孩子乐于接受的其他活动来填补学生的“精神空间”,产生“再生力”,以彻底改掉不良嗜好,沿着健康轨道成长。
⑵谈话法。
就是私下和学生谈心,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白自己有哪些不良嗜好,如何改掉这些不良嗜好,这样学生认识提高了,感到改变不良嗜好有必要了,就会提高自觉性。
⑶转移法。
一个的的嗜好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的改变有时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嗜好。教师要着意改变有不良嗜好学生的周围某些环境,利用美观、朴实、整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尊师爱生、民主而有纪律的班风和校风,使学生受到有益熏陶,从而改变不良嗜好。
⑷讨论法。
在教师指导下,将班里几个有不良嗜好的同学,叫在一起进行讨论、争辩。此前,教师要掌握第一手材料,引经据典要准确有力,分析讨论要深刻有趣,启发引导要及时有序。教师要把握焦点,使理越辩越明。
后记:
几种改变不良嗜好方法的介绍,学生虽然不可将几种方法,同时拿来使用,但有选择,可针对自身状况,选择一两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定会行之有效的。